石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石牌樓,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農村大門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千百年來,牌坊繁衍發展,不僅遍及祖國各地,而且還遠涉重洋,屹立于異國他鄉,被視為中華文化的一個典型標識。

景區大門牌坊風景區石牌坊、旅游區石牌樓、石頭大門雕刻圖片大理石村門除了吉祥圖案還有幾項符號,符號指將某些非生命的事物形象加以幾何化的抽象處理,形成規范的、凝練的、簡潔的符號形式,并將其納入某種特定的文化氛圍,使之具有吉利祥瑞的涵義。在大理石村門石牌坊裝飾中,這類符號大多已經與現實生活中的原形相脫離,而逐漸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為大眾理解熟悉的村門石牌坊雕刻要素。這類符號有:寶珠、方勝、玉磐、犀角、古錢、珊瑚、銀錠、如意,共稱“八寶”,有吉祥之意。古錢,“八寶”之一,又稱雙錢,常與蝙蝠、壽桃等配合使用,取“福壽雙全”的意義,又如“暗八仙”指的是八仙手持的法器:鐵拐李的葫蘆、漢鐘離的扇、呂洞賓的劍、曹國舅的玉板、藍采和的花籃、張果老的魚鼓、韓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八吉祥”是指佛教常用的供器,如輪、螺、傘、蓋、花、罐、雙魚、盤長等。其中如意頭,人們總是向往萬事如意,“如意”的因素便大量用于村門石牌坊門窗、橫梁和雀替上。應該說明,村門石牌坊的吉祥符號不光是這些抽象的和程式化的,也有具象的包括獅、虎、象和各種花卉等。

農村牌坊對聯的點題立意的作用
農村石牌坊牌樓楹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了解到眼前這處明清建筑的形成過程,以及作者、作品的背景。如有一些寫得好的對聯,能對村牌坊建筑或園林石牌樓起到“點景”、“概括”、“勾勒”的作用,使游人閱讀之后便對建筑或園林的精妙之處有所領悟。石樓牌坊對聯也往往提示人們應把握正確的旅游觀賞方法。如觀賞景物時要根據情況而選擇不同的角度,以宋代蘇軾的詩《題西林壁》為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調整觀察事物的角度,才能獲得效果。

雕刻有石獅子的鄉村牌坊
下圖石牌坊為三門石牌坊,雕刻精美,石牌坊價格在50萬左右,總寬度12-16米,雕刻特色,浮雕精美、還有石獅子,我們就主要介紹一下農村牌坊抱鼓石獅子雕刻特色。
在石牌坊上雕刻石獅子一般指的是抱鼓石石獅子和中門橫梁石獅子,我們就是介紹一下最常用的抱鼓石石獅子,一般中門四到五米寬的石牌坊,抱鼓石獅子長60-90厘米,高120-150厘米。母石獅子前足之下有一個小獅子。公獅子腳下是一個彩球。在動勢方面,有蹲坐石獅子和倒掛石獅子,倒掛石獅子的整體動勢呈現出最具張力的弧度變化,獅身顯得略長,身體前半部分體量更重,氣場感較強,但總的動態趨勢是一致的。有的雕刻兩翼,石獅羽翼呈現對稱形狀,我們長城石雕制作的廣東農村牌坊的石獅子的脊背處有六條長羽以長線條并列一直延伸到尾部展開,成為新的長羽樣式。在背部和腹部的裝飾紋樣方面,我們制作的福建村口石牌樓石獅與廣州農村牌坊石獅一樣,有著背部象征脊背的橢圓形裝飾,但主要以線刻的方式體現。形狀很多農村牌坊石獅子的腹部減去了橫斷線紋飾,避免了紋飾走向與整體動態方向的不一致進而削弱整體運動感的視覺效果。石牌坊獅子造型的確立,成為農村牌坊石獅造型樣式形成的重要標志。
吳氏貞節坊:兩柱單間三樓沖天式木結構青石牌坊,面寬4.31米,總高8.46米,占地面積9.91平方米。東西朝向跨路而建,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為兩柱腳飾四片抱鼓靠背石,樸素簡潔,龍鳳榜刻“圣旨”二字,東、西面上枋板各刻“綸音褒節”“潛德馨聞”四大字,下枋板刻“旌表洪憲韶妻吳氏貞節”字樣。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農村祠堂牌坊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