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情結
我喜歡收藏石頭,走到哪都愛撿塊石頭帶回來,不見得多值錢,只是留個紀念。一天詩人李小雨來電話,說西單路西的胡同拆遷的工地那扔著一塊大石頭—石獅子,問我要不要。我趕忙趕到那,一看還真不錯,漢白玉的小石獅子,在老北京大戶人家門樓口臥了不知多少年了,雕刻精美,石座四周還刻有八仙吉祥圖案。遺憾的就是獅子腦袋被后人砍去了半個,話說回來,完好無損的石獅子,一也就輪不上我撿了。
很久以來,在中國的廟宇、宮殿、府第、宅院的門前,都有擺放一對雌雄成雙的石雕獅子的習俗。據學者們考證,石獅子雕刻在我國最早出現于東漢,可能是與佛教一道,從西域、印度傳入的。到了遼金時代,石獅子不僅作為宮室、陵墓的守衛者,而且被安放在橋頭及欄柱上。北京蘆溝橋上的石獅子,就是這一時期的造物。石獅子造型一般雄獅戲繡球,雌獅撫幼獅,坐臥起伏,形態各異,造型逼真、神態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并留下了“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說法。”而天安門前金水可畔的兩對威風凜凜地守衛著皇城大門的石獅子,呈現另一種風格,為明清時代石獅子雕刻的典型代表作。雄獅居左,雌獅居右,側首蹲坐,其視線共同注視著天安門正中間的御道,忠實地執行著看守城門的職責,體現了威鎮八方的意思,這種模式體現著一種在中國人心理中隱藏很深的象征含義。
總的說來,獅子進人中國文化生活之后,成為一種瑞獸,具有類似中國“四靈”那樣避兇納吉的功能。石獅子作為城門、宅門等的守衛者,抵御的敵人正是那些妖摩魔鬼怪之類能夠給人們帶來侵害的異類。主人在門前立石獅子無非是希望借這種祥瑞之獸來滿足一種祈求
平安吉祥的心理要求。石獅子也就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美術的符號。
傳說石獅子不僅能鎮妖避邪,還能預告災難,決斷是非,傳說古時某地一座城池,由于洪水襲擊,突然沉沒成為一片汪洋。在城池沉沒之前,人們發現鎮守城門的石獅子眼睛充血而紅了,這個神秘的預告只被一個小伙子所發現,所以他和他心愛的姑娘得以幸免于難。洪
水之后,人類便由這一對幸存者繁衍生息,再創輝煌了。
正因為石獅成為洪水的預言家和災難的救護者,因此又有了預卜吉兇禍福的功能。被老百姓稱為“神獅”:好人月黑天出城,也順順當當走不錯道兒;壞人晴天白日來此,即使不掉到護城河里,也跌在石橋上。
說起石頭的神性崇拜,中國還有很多,如女蝸用石彩石補天;精衛用碎石填海;還有用來鎮妖驅鬼的“泰山石敢當”;石祖的生殖崇拜;藏族的敖包守護神“瑪尼堆”;以牛血涂石牛背可以祈雨降福;而李冰父子用石人又可以鎮水除患;就連石榴也有“多子多福”“十全十美”之譽。中國真是一個詩的國度,光石頭就有了如此眾多的神話和五彩斑瀾的形容,同時中國也真是一個實惠的國度,所有有關石頭的神話傳說無不帶有人們趨吉避災的功利色彩,盡管這種追求實惠的愿望很少通過科學的手段得以實現。然而正是這種虛幻的傳統思維至今還在左右著人們的頭腦。
在現代化的都市里,一些賓館、飯店、商城、公司企業在門前立石獅子成了新的時尚。據說前年石家莊市某飯店花了幾萬元買了對石獅子,擺在門前,說是驅邪避妖,否則飯店職工要喝西北風,因為風水先生說飯店門朝西開不吉利。而住在飯店對面的居民們又說石獅子咬住他們了,是倒霉的征兆,因為這期間本地區死了不少人。于是雙方在砸石獅子與擺石獅子之間導致了一場爭斗,而別的飯店門口的石獅子有的被人鎖了條鏈子,以防亂跑咬人,有的居民在石獅子對面的門上鑲上鏡子,名曰你驅邪我照妖,再給你反射回去……
作為文明社會里的現代人,怎么甘愿充當獅奴的角色,用石獅子顯貴擺富,被石獅子震懾叫苦,甚至為石獅子大動干戈?這些人是哪個環節出了毛???真正要拆除的該是什么?真正要保留的又該是什么?真正應該要選擇的祈求平安吉祥的手段又是什么呢?這些人是不是應該讓怒吼的石獅所喚醒一下,才能真正地步入現代化的生活之中呀。
把石獅子當把門將軍,用以避兇驅邪那終是一廂情愿;面對石獅子,懼怕受其傷害同樣也是庸人自擾。獅子畢竟還是獅子,何況石獅子呢,要不然飯店門前有石獅子置立,何必還要配備保安人員,何必還要參加保險。